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特色教学 > 正文 特色教学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发布者: 来源:  日期:2019-05-03 20:13:57

    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有益拓展和延伸,实践教学在促进课堂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入行的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自“05方案”实施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一直深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但是,基于实践教学在组织管理、教学体系构建、教学运行、活动实施、学生覆盖率和效果考评等方面存在的固有难度,尽管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实践教学的体系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实践教学面临一些亟待化解的难题和挑战:一是基于各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投入、教学探索、效果考评等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之长久以来存在的各类专业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的隐性冲撞和“合理”挤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很容易被弱化、泛化、散化、虚化和简化。二是高校在具体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认知偏颇,致使在具体推进和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对组织管理、教学落实、活动组织、条件保障、效果测评等方面“难以到位”。为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认同感、接受度和践行力,教育部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下文简称“2018新方案”)中提出了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要求,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总体上要坚持“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的基本原则,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方法“配方”先进、“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基本要求,以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永远难忘”的课程。要贯彻落实“2018新方案”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亟须系统化地构建实践教学的科学体系。

    一、落实“2018新方案”实践教学要求,要坚持实践教学“三贴近”原则,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起来

    实践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理论的深度、情感的温度和视野的宽度,而任何理论教学都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必须通过实践的方式回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因此,在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既要树立实践活动以学生为本的根本育人理念,也要尽力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贴近学生的亲近感、贴近实际的真实感、贴近现实的时代感,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仅是书本上那些艰深的理论,更是能够激活希望、唤醒梦想、点燃激情的鲜活思想。

    第一,坚持贴近学生的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亲近感,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情有义”的情感温度,确保学生真心喜爱。贴近学生原则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以学生为本的立德树人过程,“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剖析理论课教学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精心设计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可亲可信可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只有深度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才能切实聚焦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近距离透视学生所思所想,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关切和回应学生成长诉求的重要渠道,增强理论教学的亲和力和实践教学的亲近感,才能确保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真心喜爱”。

    第二,坚持贴近实际的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真实感,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虚有实”的理论深度,确保学生终身受益。贴近实际原则要求实践教学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是检验理论的唯一路径。从理论和社会实践的辩证关系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必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所谓实际就是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即客观社会和事物的真实状态。以承接和破解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理论问题为己任的实践教学,坚持“贴近实际”的原则,能够使实践教学富有生机与活力,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有虚有实、虚实结合的理论深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实感、可信度和说服力,确保学生对理论学习“终身受益”。

    第三,坚持贴近现实的原则,增强实践教学的时代感,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棱有角”的思想厚度,确保学生永远难忘。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思想要对其进行解释和关切都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同时,只有根植于社会现实的思想理论阐释才是鲜活且有说服力的。思想的力量不仅仅在于它们对现实社会的解释力,关键在于其对现实社会所产生的能动性和实践力。因此,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阐释还是实践教学都要坚持“贴近现实”的原则,才能使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感、生动感和解释力,也才能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关切现实的视野宽度、解读社会变迁的思想厚度,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能有棱有角地直面现实,又能有滋味地解读现实,确保学生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永远难忘”。

    二、落实“2018新方案”实践教学要求,要通过实践教学“三融合”途径,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合”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同时,“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践教学“三融合”这一途径,把学校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聚合起来,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第一,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形成全流程育人格局,贯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大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重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课堂学习效果,强化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由此可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内容设计上应该相融,在环节安排上应该贯通。基于学生学懂、弄通、做实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需要,实践教学要贯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将以求知和博学为目的的“第一课堂”、以求真和宏志为目的的“第二课堂”、以实务和笃行为目的的“第三课堂”贯穿起来,才能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完整过程,形成全过程育人格局。

    第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相融合,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发挥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实践教学与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发挥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作用,实现课程思政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一要实现教学内容的融合。应对相关专业课程的实习实训内容与方案进行认真梳理,在相关实习实训活动中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坚持“贴近学生”的原则,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有机切入其中。二要实现教学方式手段和载体的融合。充分挖掘各类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依托专业课实训实习的专业平台,借助其教育教学的方式手段,以顺道“搭车”的方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融入其中。

    第三,将教学育人与管理育人相融合,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实现各部门协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为充分整合与利用学校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聚焦于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亟须把学校各职能部门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之中,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在实践教学中各职能部门、各专业师资队伍和思政课教师要共同发“力”,将实践教学融入“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有机统一的教学整体过程。

    三、落实“2018新方案”实践教学要求,要基于实践教学“三结合”思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起来

    要落实《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做好做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必须基于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之间“三个结合”的思路,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落到“实”处。

    第一,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链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与日常学生活动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理论依据和理论指导。要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对接,必须将理论课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焦点进行系统梳理和整体分析,并以此形成实践与理论的对接点,作为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依据”。如此,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链接”起来,有效杜绝“实践活动”的随意性和贴标签现象。

    第二,坚持校内与校外结合,实现校内校外教学资源的有效“并联”。思想政治理论课涵盖的学生面广、专业构成复杂、学生数量庞大,要全覆盖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亟须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和坚实的条件保障,广泛开发和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可以通过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成震撼中国、创新中国、红色中国等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群。同时,积极探索创建校内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拓展实验平台,建设各类国际国内模拟实验室、党政事务处理模拟实验室、舆情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实验室等。同时,为满足实践教学需求,需要将校内校外教育教学资源“联结”起来。

    第三,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实现各层次实践活动的系统化“串联”。课内和课外的结合有助于立体化实践教学的活动路径。基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论学习需要,要系统化、层次化各类实践活动,按照实践教学的体系化设计,将课内实践活动与课外实践活动在优化组合的基础上,以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的“五点”(重点、难点、热点、焦点、疑点)为实践活动主线,将学、听、观、思、辩、讲、演、行、唱、摄、画、写、做等多层次立体化的各类实践点“串联”起来,形成扎扎实实的“实践链”。

    四、落实“2018新方案”实践教学要求,建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策略

    为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和教学运行的系统化、规范化、规模化,解决实践教学五个“难以到位”的难题,必须着力从管理平台、教学方案设计、实践活动组织、实践基地拓展、教学测评体系创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和改进提升。

    1.构建“三维一主体”的管理体系,破解组织管理不到位的难题,化解实践教学被弱化的趋势。“一主体”指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为领导主体。“三维”分别是指实践教学的指导和评价机构、实践教学运行协调机构、实践活动实施机构。一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各职能部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教务处)负责实践教学的过程指导和效果评价。二是创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心”专职负责实践教学运行的管理,协调各职能部处在实践教学管理中的具体权责和基本工作安排。三是组建专门的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和落实各项实践活动。搭建多部门共管、多主体联动的管理平台,构筑主渠道与多渠道并存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在“三维”管理平台中,基于“以学生为本”的实践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自我管理”和“自主选择”特点,以“学生组织学生”“学生吸引学生”“学生考核学生”等方式,深度体现实践教学的“三贴近”特点。

    2.构建“三化一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破解教学落实不到位的难题,化解实践教学被泛化的趋势。“三化”分别是指实践教学课程的规范化、教辅教材体系的标准化和实践教学方案的科学化。

    一是实现实践教学课程的“规范化”设置。建设2个学分的“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程,并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和课表。只有通过规范化的课程化建设才能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有效解决实践教学的无序化、随意性等问题。

    二是加强实践教材体系的“标准化”建设。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对接,是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重要延伸拓展的逻辑基础,也是实践教学达到巩固课堂理论学习效果的前提。因此,实践教学必须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为导向,将四本“马工程”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焦点、热点问题转化为实践教学的出发点、关注点、落脚点、着眼点、考核点,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精准化”对接。通过实践教学的教辅教材体系建设,汇集理论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焦点和疑点问题,编写标准化的辅导教材(包括实践教学大纲),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的精准对接和有机链接,确保实践教学有根有据,化解实践教学活动被随意标签化、零散化的做法。

    三是实现实践教学方案的“科学化”设计。为突破实践教学活动在操作性、指导性、可选性等方面的瓶颈制约,总体上讲,实践教学的设计方案应兼顾规范与创新、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设定一套兼具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个人自创与集体统筹相结合的实践活动“标准化”操作方案,确保实践教学不拘泥于“模式化”,不局限于“一刀切”,而是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为学生开出可选性高的实践活动“菜单”,预留个性化、创新性和专业特色强的实践活动空间;具体来讲,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案必须兼顾实践教学的共性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实践活动细化为校内、班级、小组和个人四个层次的操作流程,以点线面立体式实践活动路径确保学生全覆盖、教师全动员、过程全实现。

    3.构建“三课一讲堂”的实践活动体系,破解教学内容“入脑、入心、入行”不到位的难题,化解实践教学被散化的趋势。为确保大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顺利“入脑、入心、入行”,亟须搭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大类课堂,即博学的“第一课堂”、慎思的“第二课堂”和笃行的“第三课堂”,以体系化的实践活动化解实践教学被散化的趋势。

    “第一课堂”的主要内容是“博学”,方式是“动脑”,关键是“学懂”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解决理论课教学内容“入脑”问题。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狠下功夫,不断创新参与式、观摩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教学形式,组织学生班级讨论、小组辩论、班内各种形式的互动活动,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和认同。

    “第二课堂”的基本要求是“慎思”,方式是“动口”,重点是“弄通”理论学习的要点和难点,并在实践中将其内化为学生的信念或信仰,解决教学内容“入心”问题。这就需要在“第二课堂”上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训练,强化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点的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为提升学生的“动口”能力,实践教学可以着眼举办丰富多彩的讲读比赛、演讲大赛、知识竞赛等,吸引和激励学生系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课堂学习的所思所想。

    “第三课堂”的核心任务是“笃行”,方式是“动手”,要求“做实”理论学习的观点和主张,目的是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入行”问题。俗话说“知易行难”。“第三课堂”要着力破解学以致用的问题,即要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外化为行动或者行为。一是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学生讲思政课”活动,鼓励学生走进课堂,用自己的言行讲解和传播所学思想。二是举办多种主题的比赛、竞赛活动,鼓励学生慧眼观察世界、妙笔记录典范、用心演绎经典,从中体会真情、感悟真理。三是开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参观活动,组织学生走出去,鼓励学生用脚丈量祖国大地,用心感悟革命先烈的壮举。

    为有力拓展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视野,在拓展博学课堂和慎思课堂的内容体系之外,还需聘请各级领导和各领域的知名专家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堂,将“领导讲思政”“专家讲形势”的系列活动纳入课程教学计划,创建“思政大讲堂”,定期开设“热点问题领导讲坛”和“疑难问题专家讲坛”,通过各级领导、各类专家讲解热点、疑难问题,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深度和宽度。同时,“思政大讲堂”也是“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链接纽带,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基础上,可以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入脑、入心、入行创设条件,拓展思路。

    4.构建“三基一平台”实践教学支撑体系,破解条件保障不到位的难题,化解实践教学被虚化的趋势。在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尤其是各类经济开发区、农村发展新区、贫困山区和馆藏教育资源,按照“分类建设、综合利用”的原则,通过“校地共建、校企共建、校校共建”三大途径,建设“三大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夯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的学生覆盖率。

    一是依托各类馆藏教育资源构建红色中国基地群。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定期组织学生前往相关博物馆、纪念馆或名人故居开展现场教学,还原历史的真相,挖掘历史的宝藏。

    二是基于“中国文明崛起”对全世界的震撼,以推动中国文明崛起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为参观学习对象,创建震撼中国基地群,深度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资源。

    三是为深入感知中国发展和创新成长以及由此形成的世界影响,引领学生关注前沿突破、新潮的科技热点,聚焦信息、制造、生命、能源、空间与海洋等深具影响的领域,建立创新中国基地群。此外,基于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创建的需要,以综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的,搭建校内实践实训平台,包括国际组织与国际会议模拟中心、党政事务模拟实验室、社会调查与数据处理实验室、舆情监测与数据分析实验室等有助于大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的基础性实验平台。

    5.构建“三点一主线”实践教学测评体系,破解考评机制不到位的难题,化解实践教学被简化的趋势。实践教学体系需要科学设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任务和教学运行过程,标准化设置每项活动的实施流程、操作方式、考核办法,并将考核办法与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结合起来,以系统化的方式实现实践过程的精准记录和直接性呈现,确保实践活动过程的可追溯、可复制、可复盘,这是建立实践教学测评体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为避免实践教学活动被泛化为学生日常活动,确保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应依据实践教学“过程记录”这条主线,着眼于实践教学的活动要求、活动实况和活动效果三个关节点,坚持有依据、有真相、有标准的“三有”原则,建设“三点一主线”的实践教学测评体系。

    要将实践教学的三个关键节点(活动开展、成绩评定和表彰奖励)与贯穿实践教学主题的“过程记录”相结合。其中过程记录包括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活动现场、活动认识和感受等基本要素;成绩评定要求教师必须在“三有”(有真相、有标准、有效果)基础上进行考评,并将成绩纳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表彰奖励的主要教育目的是鼓励优秀的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和提升思想素质,并对不合格学生进行必要的警示和帮助,以形成“看先进、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学风。

    上一篇:关于公布河北美术学院第八届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结果的通知

    下一篇:“面对面”才能“心贴心”